一個總統參選人的十個預言
高雄市中小企業協會 名譽理事長 李重德 2017/6/4
預言六:臺灣在2021年修法完成開始全面落實「策略經濟發展區」的開放開發
臺灣2012年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概念,該區後來改名稱為「策略經濟發展區」,該區的設定目標是促進國際間的人員、商品與資金可以在區內自由流動,這將需要大幅鬆綁臺灣目前對於人流、物流、金流相關限制,特別是針對中國大陸的限制,因為這一些限制造成了大陸企業不願意到臺灣來投資。區內同時也開放專業服務業市場,其目標是推動跨國產業合作,讓世界各國可以利用臺灣這一個基地來經營大中華的市場。
「策略經濟發展區」在2013年8月啟動,之後由於臺灣恐共氣氛瀰漫,使得第二階段的修法工作進行得極不順利,因此臺灣「策略經濟發展區」的開辦工作後來就完全停擺。但是,此時中國大陸隨即在2013年於上海,2015年於廣東、天津、福建,2017年於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共設置了11個「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臺灣因此失去一個搶先爭取聯接外國企業家來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機會。
遠遠落後於中國大陸的臺灣「策略經濟發展區」,未來將要如何立足於亞洲?臺灣過去擬定的「策略經濟發展區」範圍是基隆、台北、台中、高雄、蘇澳、安平與桃園航空城的「六港一空」,發展目標係擬透過發展「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產業合作」來進行國際招商。
這一個範圍與目標,由於原先假設外資將到臺灣來經營對中國市場的控制,在如今中國大陸已經敞開大門並廣迎外客的2021年,臺灣的「策略經濟發展區」發展目標顯然必須有所調整。
首先,臺灣自己知曉「策略經濟發展區」必須設定朝著「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做不到的功能去發展,以免因為同質性而競爭利不足,而讓自己自找苦頭。
因此,臺灣檢討了原訂發展目標「智慧運籌」,是否還可行呢?過去支持這一個構想的主要理由是想讓臺灣企業來經營中國大陸的國際物流,以及從國際物流中發展出由臺灣人掌控的電子商務。
但是,今日中國大陸的「阿里巴巴」已經實現了華人世界的電子商務與中國境內物流的緊密接合,目前該企業正在部署各國的國際物流網,高雄港區的「真愛碼頭」也被馬雲取得經營權,而正在建設「阿里巴巴」專屬的臺灣國際物流中心。
但是,幾乎與「阿里巴巴」和「淘寶網」的業績齊名的是竟然是該兩網站所出售的贗品比率甚高,因此臺灣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商機,那就是針對要求必須有商品保證的電子商務市場,臺灣企業還是有可能滲入市場來取得成果的。當然臺灣商家所擅長的不只是消費品,更是包含工業材料與科技產品。
因此未來臺灣要經營的「智慧運籌」事業,將不只包含現代物流,還應該包含:簡易加工、商品維修、商品公證、交易融資、倉單交易、商品交割、商品保險等等。因此只要臺灣企業有心,臺灣還有機會可以整合這一些條件,來開展全世界要求高品質服務的「智慧運籌」生意。
因此以「智慧運籌」為主題的「策略經濟發展區」,顯然必須是附近擁有國際大輪停靠以及國際大型包機可以起降的國際大城市,從條件上來看,這一個「策略經濟發展區」必然將設立在高雄港,並以高雄港為中心基地而輻射到整個大高雄地區與屏北地區。
而「國際醫療」這一個發展目標,確實是善用了臺灣極少數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產業─醫療服務,但是很明顯的,臺灣一開始就沒有走對方向,首先是在設定目標與方向上都發生錯誤,臺灣把中國大陸同胞當成首選對象,把醫美當成是主要發展方向,如此則臺灣馬上遇到一個強勁的對手──南韓。
事實上,臺灣最強項目應該是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醫療,以及預防醫學領域的保健與復健。由於許多歐美人士認知到臺灣有此醫療能力,因此臺灣應該朝著吸引歐美的醫療保險集團到臺灣來設立醫療中心的目標來發展,臺灣也可以利用這一些歐美人士想要就近獲得到價廉物美的醫療服務的想法,而願意將臺灣當做晚年養老的地方的心態,來開發結合醫療的度假養老勝地,因此臺灣將有機會因此而發展養老度假的事業以及相關的配套產業。
至於「農業加值」這一個發展目標,原始的設計是大陸的進口商在臺灣設廠利用從大陸進口農產品在臺灣加工成為食品,再以「臺灣製造食品」名義回銷到大陸。這是由於臺灣的農產品雖然遠近聞名,但是根本不夠臺灣人民自己鮮食所需,因此才必須從大陸進口如鳳梨等的農產品來作為加工產品的原料,這樣麻煩的方式是因為只要打著臺灣製造的招牌,確實就能讓大陸同胞趨之若鶩。
但是當時臺灣某政黨恐嚇農民說大陸農產品未來將長驅直入臺灣市場,因此讓「策略經濟發展區」的相關立法受到杯葛。如今這一個只靠賣臺灣招牌就能賺錢,以及讓許多臺灣人有工作可做的目標,已經完全落空了,因為大陸市面上已經充斥著許多打著「臺灣技術」和「臺灣品質」的食品,大陸再也不需要真正的「臺灣製造食品」。
至於原定的最後一個發展目標「產業合作」,原本就是一句對外招商的空話,因此不必贅述。
於是,2021年臺灣重啟「策略經濟發展區」,除了原有的四個發展目標之外,將另增加了二個新發展目標,那就是「智慧製造」以及「轉軌換道」。前者就是依賴工業4.0,來進行針對國際高端客戶要求客製化生產的少量高價商品的智慧製造專區,後者則是針對外國對於中國大陸的通訊系統與雲服務的不信任感,因而必須由臺灣來扮演介面整合與安全過濾的角色,以便能運用中國的通訊系統與雲服務,而由臺灣的公私立大型企業合作經營用以滿足非中國區與中國區通訊系統與雲服務「轉軌換道」的一種資訊產業專區。
(作者:李重德2017/6/4‧下面接續「預言七」)
(請到李重德臉書做客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753414376 )